• 集团首页
  •   >   教育教学
  •   >   实践教学
  •   >   正文
  • 教育教学

    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

    发布日期:2015-10-20    浏览次数: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早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4号)中,就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在以后的系列文件及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实践教学被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对实验教学、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进行评估与引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理论知识传承与积累相比,大学教学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等方面的要求明显提高,实践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凸显。然而,就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理论教育主导模式,其实施过程及成效同利益相关者的期待相距甚远。这需要进一步分析大学实践教学的本质与特征,探究其体系的内在逻辑,不断完善大学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实践探索建立在缄默知识与实践知识探讨的基础上。杜威认为实际经验的过程与教育之间有着紧密和必要的联系,经验的连续性与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的生长。波兰尼把经验作为知识范畴进行探讨,划分了人类存在的两种知识,一种是“显性知识”,一种是“缄默知识”。他认为,缄默知识事实上支配着人的整个认识活动,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了最终的解释性框架乃至知识信念。施瓦布进一步把实践经验与知识整合在一起,明确提出“实践性知识”的概念。他指出,“实践性样式”的知识特征就是技法,是以多元观点深入思考一件事物的技法和在作出实际决策时综合多样的理论与方法的技法。正是对缄默知识与实践知识的价值认同,提供了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正因如此,有时人们把理论教学的功用等同于增进理论知识,把实践教学的功用等同于获取实践经验。其实,实践的目的不等同于丰富经验,也不等同于获得技能,否则就会弱化实践教学的功能,缩小实践教学的范围。

     

     

     

     

    Copyright © 304am永利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学院电话:0371-62613694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华北路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676-999